发布时间:2025-04-27 09:41:15 编辑:言言来源:网络
“三公”的招生面谈已经正式落下帷幕。最近几天,网上关于面谈考题的讨论愈发热烈:
有人认为今年的考题“别出心裁”;
有人觉得今年整体难度大幅提升;
还有人说今年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明显增多;
……
上海市实验学校
活动时长4小时+(全市最长)、面单发放约1200张
▲考试模式
机考(数学1小时;第二轮机考英语综合语文61题)+笔试(语文+数学70分钟)+实验面谈
▲考试内容(回忆版)
一、语文
1.AB卷双线作战:A卷重写作(家事/国事/天下事3篇小作文+总结),B卷古文节气题+汪曾祺文本分析。
2.古诗抄写+30秒速答,考验手速与瞬时理解。
3.没有单独考时政,时政和语文古诗文题结合
(要考生写出“家事国事天下事”的上一句;同时,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,分别举一个例子。变相考察时政。)
- 语文有关夏天的诗词,还有文章。阅读理解也是关于夏天的,在ipad上考,问作者为什么喜欢夏天,有些消夏的活动。古文也有一篇夏天的。
- 甲骨文是哪个朝代的?
- 要求考生认真誊写一篇古诗,题目为《江畔独步寻花》。
二、数学
1.四道压轴大题覆盖古今:从《孙子算经》经典题到无人机涂色立体几何,融合传统文化与科技应用。
2.钟表行程、平面几何考察空间与逻辑推理能力。 有一道图形题,考了圆锥面积和球体面积。一个正方体,小明飞无人机在正方体里面扫射正方体的棱,棱长是一米。棱上布满了半径为10厘米的球体。问所有球体的面积一共是多少?
- 3的105次方和4的105次方加起来的个位数是?
- 有道题目1223334444.然后一次一次数下去,问:第30个数是什么?
- 有一道半钟面半行程的,AB两地,甲乙2人,甲的速度是60.出发的时候是六点多,时针分针夹角55度,和乙相遇之后离终点三百六十千米;第二种情况,甲还是以同样速度、同样时间,但是在中途停留了一会儿,和乙相遇的时候也是离终点三百六十干米。问他当中停留了多少时间?
- 立体是谁创造的?
- 填空题: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相加为2025.记这样的三角形有M个,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相加为2026.记这样的三角形有N个,求M-N=?
- 最后一题是文言文数学题:
大概说的是共用桮六十五,二客共饭,三客共羹,四客共肉,不知客几何...
三、科学实验
1.物理实验"死海浮力""保温杯选择",需现场讲解原理与步骤,强调动手与表达能力。
- 面试时三个问题抽一个回答,有个同学抽到的问题是死海。需要回答死海的水跟普通的水有什么区别?用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?实验工具是什么?实验步骤是什么?
- 学校下雨了,有几种不同材质的防滑垫,尼龙的、PV材质的、塑料的...铺在地上防滑,用哪种材质的防滑垫效果最好?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测试?
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
活动时长2小时、面单发放约1800张
▲考试形式
纯机考;考试过程中每道题都有倒计时,基本没有老师参与。其中,英语科目上午批次难度不高,以听力完型阅读为主,下午批次部分同学有对于段落朗读文章的能力考查。
▲考试内容
一、语文新增长篇古文
1.古文阅读篇幅加长,与现代文阅读双线考察,无古诗五文常。部分考生直呼"进度超纲"。 -最后一篇阅读是关于上海天文博物馆的建设,嫦娥工程的简介和两个客流的统计表。考建设主旨、嫦娥工程程序和对天文馆未来发展的建议,考察的形式都是选择题。
-有一题是一句古文,挖掉了动词,让学生选择。关于藤子京和范仲淹中举后担任官职时的动词。
二、数学重广度轻深度
1.n道题覆盖数论、组合,为什么说是n道题,不同考生给出的题目数量不同,能确定的是“蛮多道的”。考生反馈"题型常规但题量大"。
2.数学考试有笔和草稿纸。一页大概6、7道题,每一页的时间不一样,有大题。
- 齐天大圣去桃园吃桃,桃园有奇数个桃,就吃25个,偶数个桃,偷吃一半或者25个,一共2025个桃,如果要让桃园的桃子在40个以下,至少要去几次?
- 在一场比赛中,米小圈排名倒数第8名,后面有14个,有10个人超过了4个人,超过了他;后来他奋起直追,追上了10个人,请问这场跑步比赛总共有多少个人?
- 若干个边长为1、2、3、4的立方体,拼成边长为5的立方体,至少要几个边长为1的正方体?
- 一根木棍插进池塘里;第一次拿出来的时候,没有湿的部分,是20cm;然后翻过来,再插进池塘里面,问:湿的部分总共有多少厘米?
- 愤怒的小鸟:两个边长为12cm的正方形交错拼成(有重叠和交叉拼)的愤怒小鸟logo,拼成了一个六边形,告知了六边形面积,求其中一条边的长度。
三、英语聚焦AI考点
1.均为选择题,听力、语法、完形填空、阅读理解等;听力是中考主题。
-阅读:有一篇关于AI,讲图灵测试和AI如何学习等;没有小猫钓鱼和单词完形填空;有一篇阅读类似完形填空,但选项是句子;有一些选择题,含语法及常识选择,比如光速与声速的比较。
-一篇关于数学排列组合知识点的阅读题。
- 英语阅读考了机器人,让机器人买药,可以偷或者买。策略说偷比较快,但是道德系统说要买,针对两个观点进行讨论,问了一些问题,有类似于寓言故事的意味。
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
活动时长2.5小时、面单发放约1600张
▲考试形式
英语→语文→数学,倒序限时答题,没有面谈,都是机考。
▲考试内容
一、语文
1. 古人计时工具(沙漏/香钟/日晷)入题,考察常识积累。
- 考了一道题:小明和同学们用诗词表示快慢,给了四个选项。李白的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、“一日看尽长安花”、大概是“胡马望月山”,还有一个记不清了,也是有表示“快”字的。问:哪个最快?
- 请用感觉判断以下诗词哪个描写的场景更高?例如其中一个选项是: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
二、数学
1.经济问题、数字谜、行程问题、蜂巢扫雷、小马走迷宫等趣味题型,侧重空间思维与分类能力。
2.每5题七分钟,3-4题填空题,其余选择题;有还原问题、平均数、蜜蜂找家;有草稿纸。
- 每5题七分钟,3-4题填空题,其余是选择题;有还原问题、平均数、蜜蜂找家...
- 有一道题目:小明从家要去上学,先以60米每分钟的速度走了2分钟,后来看时间,发现会迟到,又提快速度,并以80米每分钟的速度往学校的地方跑去,结果提前两分钟到校;若还是按照60米每分钟的速度,就会迟到2分钟,问: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?
- 在宇宙中真空的环境下,宇航员们曾经在空间站中从下往上抛出了一个冰墩墩,从几个选项中选出冰墩墩最恰当的运动轨迹。
- 有1道数字谜的题。
三、英语
1.中译英(如"人们在地铁上玩手机")要求反应迅捷,阅读篇目涵盖多元文化。
- 大概5篇阅读理解,每篇8题,题型为选择题,答题时间7分钟。
- 英文问答: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哪一个;俄罗斯的首都是哪儿?
- 有中译英,没有英译中,例如人们在地铁上玩手机这种。
一道数学题告诉你“三公”要什么样的人?
光看考了什么其实并没有多大用,因为三公每年出题不可能重复,因此更关键的,是搞懂考题背后的真正筛选逻辑。
我们先来看网上流传的上实的一道考题:
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、B、C(均为整数),当A+B+C=2025时,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m个;当A+B+C=2026时,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n个,则m-n=?
小林认为,这道题非常好地诠释了三公青睐学生的三个要求:
1. 胆大心细
这道题的题干很简洁,也几乎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,但也许有不少孩子看到就放弃了。
“条件这么少?!怎么下手?”
“好像以前没怎么见过?这道题到底考什么?”
“m和n有很多种情况啊,这怎么求?”
别说孩子,甚至很多成年人在看到这道题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放弃了,本能反应就是:“好难啊!这是考小学生?”
但其实这道题真的无从下手吗?绝对不是!哪怕没学过小奥、没见过这样的题,在大致了解了题意之后,动手试一试枚举几个情况总可以吧。而这道题目其实只要你动手试了,其实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了。比如(1.1.2023),(1.2.2022)......三条边之间的相互“牵制”的变化关系就逐渐显现了。
真正完整的数学思维过程包括:
观察、归纳、猜想、论证、应用、推广
而前两个步骤是整个问题解决的起步阶段,如果连动手枚举都不愿意,又怎么能对题目有进一步理解,从而发现规律,提出猜想呢?
所以,三公考试,如果你连“试一试”、“凑一凑”都不敢,那么可以说连门槛还没摸到。
2. 基础扎实,理解通透
单纯把A+B+C=2025当成一个算式,那么m虽然有很多情况,但题目的要求是A、B、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如果你的基础扎实,应该马上能想到,(1.1.2023)之类的组合是不行的,因为:
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
这个简单的结论,相信每一个学过三角形的孩子都知道,甚至会像“小和尚念经”一样背得滚瓜烂熟。但三公的特点,就是这些简单的知识点,不仅要考你知不知道,还要考你是否理解透彻。
我们再来看上实去年考的一道颇为相似的题:
A5要最大,其他四个就要最小,A5要最小,其他四个就要尽量大。这种数量关系的比较,其实一二年级的校内课堂上就有这样的练习,只不过这次不是写出算式让你比较,而是要你自己运用这些结论。
▲《一课一练》一年级的练习
所以,校内基础和校外拓展,从来不是割裂开的,校内基础都没掌握好,做这样的难题可能连基本的方向都找不到。
3. 思维成熟、灵活、有深度
当然,找到突破口不意味着这道题就做出来了。通过前面的枚举和缩小范围,大致有了一些思路,但考试分秒必争,因此需要有更高效的方法来解决。
有解题经验的同学一定会有一种敏感性:
要直接求m和n很麻烦,但题目里要我求的是m-n,并不是分别求m和n啊。
m-n是什么?用数学的语言就是“差”,用自然的语言表达,就是“m比n大多少?”
比大小的本质是什么?其实就是一一对应思想。
怎么对应呢?比如总和2025的三角形(600.600.825),最长的边+1.不就是总和2026的三角形了么?如果前者每个三角形都用这种方法,那么就能和后者建立一一对应关系,如果每次+1都能做到,那么m和n应该完全对上,m=n,如果不能每次都做到,那找到不能对应的情况,比如(506.507.1012)可以组成周长2025的三角形,但(506.507.1013)就不能组成三角形,这时m-n就有差了。
整个过程中,还需要大量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,而分类讨论思想在小学的课内应用不多,但到了初中会大为有用武之地,比如去绝对值、分析函数定义域等。
“三公”考题虽然涉及的知识“不超纲”,但对于思维的要求其实却是非常超前的,而这些思维工具、思想方法,其实就是学习竞赛或者小奥的的精华。
所以,打算未来冲击“三公”的同学,千万不要再盲目地进行“题海战术”了,而应该尽早开始针对性的系统规划。
AMC04-17
物理碗04-23
物理碗06-05
化学竞赛01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