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8-07 14:58:24 编辑:小杨来源:犀牛国际教育
五大学科竞赛之一“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”适合几年级学生?什么时候开始报名?怎么报名?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流程是什么样的?孩子参加生物竞赛在升学上有哪些优势?高联生物竞赛考试怎么准备?一篇文章帮你搞懂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!
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时间安排
参赛对象:高一高二考生
报名方式:3月,通过学校报名
竞赛时间:每年3-4月初赛,5月联赛,全国决赛则在每年8月中下旬举行*今年的高联生物竞赛考试时间为2025年5月11日(周日)上午10:00-12:30;第三十四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将于2025年8月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举办。
竞赛形式:个人参赛,联赛为笔试;全国决赛为笔试+实验
竞赛内容:竞赛内容以竞赛大纲为主,在现行中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扩展,包含高中生物和大学生物学部分内容
考试题型:判断题
高联生物竞赛选手升学优势
省一等奖是强基计划、综合评价招生的重要依据。国赛金牌选手前50名可直接保送清北,其他金牌/银牌可以参加强基计划和自主招生破格降分资格。每个省份的自主招生名额只有十几个,更多的学生会在高考后参加公开的强基计划。
强基计划高校名单
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流程
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1、省级初赛(部分省份组织,非强制)
选拔2000人参加联赛
2、全国生物学联赛(省级复赛)
联赛形式:全国统考,各省单独排名。线下笔试(含机读卡填涂),考试题目全国统一,但奖项按省内成绩排名。
奖项设置:省一等奖基础名额上限60人,另有奖励名额(根据上年度竞赛成绩、国家代表队入选情况等增加)。二、三等奖人数上限分别为200人和300人。
省队选拔:省一等奖中T值排名前14-15名组成省队,参加全国决赛。
3、全国决赛(CNBO)
CNBO共两轮考试
第一轮理论考试:淘汰一半考生,被淘汰者获铜牌
第二轮实验考试:包含6个实验模块(如植物解剖、生化实验等),内容严格保密
总成绩:
*T值计算:基础分 × 加权平均数(根据省内每题正答率调整,难题权重高,简单题权重低,增强区分度)。
*实验考试保密性:全国决赛实验题目及评分细则不公开,仅现场公布。
考试内容
理论考试:涵盖细胞生物学、遗传学、生态学、动物植物解剖与生理学、生物化学、分子生物学等。
实验考试:包括显微观察、生化实验、生态学实验、遗传学实验等,注重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。
难度:
各学科内容所占比例大致为:
细胞生物学、生物化学、微生物学、生物信息学、生物技术30%
植物和动物的解剖、生理、组织和器官的功能25%-30%
动物行为学、生态学15%-20%
遗传学与进化生物学、生物系统学25%
4、国家集训队
全国决赛金牌且前50名保送清北,其余金牌/银牌选手可参与强基计划。
高联生物竞赛奖项设置
省级奖项:一、二、三等奖(各省比例不同)
全国决赛奖项:金牌(前50名进入国家集训队)、银牌、铜牌
国际奖项:IBO金、银、铜牌(中国选手表现优异,多次获得金牌总数第一)
政策变化
//
省一名额变化
基础名额上限:60人(较往年增加)
奖励名额:
金牌奖励:上一年度每获得1枚金牌,该省增加3个名额
国家队奖励:本年度每入选1名国家代表队成员,该省增加4个名额
承办奖励:承办全国决赛的省份增加10个名额
重复获奖奖励:往届省一获奖者若再次获奖,该省增加1个名额
//
省队名额变化
基础名额:14人(原10人)
奖励名额:
前150名可获额外奖励名额(原仅前100名)
主办方奖励10个名额,分3年发放(5+3+2)
//
金银牌数目变化
金牌:约27%(前150名)
银牌:约46%(第151-410名)
铜牌:约27%(第411名及以后)
淘汰规则:理论成绩低于全体考生T值成绩平均分25%者不获奖
高联生物竞赛备考建议
基础学习
国内教材:仍为核心,需扎实掌握基础知识,如《陈阅增普通生物学》。
刷题训练:历年联赛真题、模拟题(奇数年联赛仍偏重知识考查)
拓展提升
国际经典教材(推荐中译本)
生物化学:《Lehninger生物化学原理》
细胞生物学:《Alberts分子生物学》
遗传学:《Hartwell遗传学》
植物生理学:《Taiz植物生理学》
前沿文献:2021年起,奇数年联赛增加前沿科研内容命题
犀牛教育高联生物竞赛培训课程
犀牛教育针对刚刚中考完,初升高对生物感兴趣,未来打算走竞赛生路线,参加强基计划的学生,设置了40小时高联生物竞赛基础班,帮助学生夯实基础,为高中参加生物竞赛校队选拔提前做好准备!
//
40小时高联生物竞赛基础班课程大纲
//
授课模式
班型设置:
授课形式:OMO线上线下同步,目前我们在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广州、香港、南京、合肥、武汉、苏州、无锡、杭州、宁波、成都、重庆、常州、厦门、天津等地开设了40+线下校区,欢迎各位学员和家长私信客服,了解高联生物培训
AMC08-07
BPhO08-06
物理碗08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