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8-20 15:32:48 编辑:EVA来源:犀牛国际教育
这篇指南帮你拆解冲刺阶段的核心任务,手把手带你搭建高效备考体系。
这个阶段的核心是消灭知识盲区,先别急于刷题。
用 1-2 天梳理各科考纲,把课本和笔记按 “已掌握”“模糊”“完全不懂” 标注三类知识点,优先攻克后两类。
以数学为例,统计模块的标准差计算、几何中的圆方程常是易错点,可每天用 1.5 小时针对性复盘:
先重做课堂例题,再用 Past Paper 的基础题检验(推荐 2018 年前的真题,难度较低适合打基础)。
英语语言的写作部分,重点精读 5 篇高分范文,拆解议论文的逻辑框架和图表题的描述模板,每周仿写 2 篇并对照评分标准修改。
关键提醒:
每天留 30 分钟整理 “错题本”,不仅要记答案,更要标注错误类型 —— 是公式记错(知识漏洞)还是审题失误(习惯问题),这会成为后期冲刺的 “提分密码”。
当基础知识点掌握 80% 后,立刻进入真题训练。
按“2天1科”的节奏推进,比如周一做数学P1+订正,周二做物理Paper2+订正,循环往复。
做真题时严格模拟考试时间(如数学 P1 限时 1 小时 15 分钟),用手机计时逼自己专注。
订正环节要比做题更认真:
对照评分标准看 “踩分点”,比如化学大题的方程式配平、实验步骤描述,哪怕答案正确但缺关键术语也会扣分。
遇到重复错的题型,立即回头翻课本对应章节,用荧光笔标出高频考点。
效率技巧:
用 Excel 统计各科错题的知识点分布,比如发现物理的 “力学计算” 错误率最高,就集中 3 天专攻这类题,针对性突破比盲目刷题更有效。
最后10天重点抓 “性价比高” 的得分点:
背诵生物的分类特征、经济的术语定义等 “死记硬背就能拿分” 的内容;
整理数学、物理的公式表,每天早晚各默写一次;
重做近3年真题的错题,确保同类错误不再出现。
同时要调整作息,按考试时间安排复习:
比如上午9点考数学,就每天9点做一套数学题,让大脑在对应时段保持兴奋。
考前3天减少刷题量,把错题本和笔记快速过一遍,重点看自己总结的 “避坑指南”。
真题资源:CIE官网可下载近10年真题,搭配 Exam-Mate 的分类题库针对性训练
计时 APP:Forest 专注计时,避免刷手机分心
记忆工具:Anki制作闪卡,利用碎片时间背单词、公式
AMC08-20
AMC08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