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8-22 11:16:20 编辑:EVA来源:犀牛国际教育
有人说它靠天赋,有人说它是 “时间堆出来的奇迹”,但真正走近这些顶尖学子会发现:45 分的本质,是一套 “精准到毫米” 的成长系统。
IB六门学科(3HL+3SL)要全部拿下 7 分,绝不是 “考纲背熟就能通关”。它的核心是让知识成为你的 “工具”,而非 “负担”。
HL 的内容量是 SL 的 1.5 倍,难度直逼大学预科。想拿 7 分,得做到:
比如物理 HL 的 “波粒二象性”,不仅要记住公式,还要能推导其在量子力学中的发展脉络,甚至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。
数学 HL 的难题,往往需要跨章节知识联动。
顶尖学生不会死套公式,而是像侦探一样拆解问题
——“这道题的核心矛盾是函数连续性还是导数应用?隐藏条件可能藏在哪个细节里?”
文科HL的论文,比如英语 A 的文本分析,需要 “论点 + 文本证据 + 文学理论 + 历史背景” 四维支撑。
有个 45 分学霸分享:“我会对着评分细则练写作,确保每段话都精准命中得分点,比如‘作者用比喻的修辞’必须紧跟着‘这个比喻体现了 XX 主题,呼应了 XX 时代背景’。”
SL 看似简单,但因为高分扎堆,反而更考验 “零失误能力”:
化学 SL 的实验报告,连 “试剂滴加顺序”“数据保留几位小数” 都可能影响分数;
地理 SL 的图表题,顶尖学生不仅能写出结论,还会标注 “数据样本是否有局限性”“图表是否隐藏了时间维度的信息”。
记住:SL 的 7 分,赢在 “别人忽略的地方,你做到了极致”。
TOK 和 EE 合计 3 分(通常需要 A+A),是 45 分的 “隐形门槛”。很多人栽在这里,因为把它们当成了 “任务”,而顶尖学生把它们做成了 “作品集”。
TOK 不是 “写议论文”,而是展现你对 “知识本质” 的思考。7 分(A)的关键:
别选 “科学可信吗?” 这种大空题,试试 “经济学模型里的‘理性人假设’,是不是扭曲了真实的人性?”
比如讨论 “历史知识的可靠性”,既要承认史料的价值,也要指出 “史官的立场会影响记录”,最后还要提出 “如何通过多方比对接近真相”。
有个学霸用 “奶茶甜度选择” 讲 “主观感知与客观数据的关系”,既接地气又切题,评委当场给出满分。
4000字的 EE,是向大学证明 “研究潜力” 的最好机会。7 分(A)的秘诀:
别写 “全球变暖”,去研究 “你家附近那条河的水质变化与周边工厂的关系”;别谈 “莎士比亚戏剧”,聚焦 “《哈姆雷特》中 3 次‘沉默’的象征意义”。
理科EE哪怕实验结果和预期不符,只要能分析出 “误差来源”“改进方案”,照样能拿 A;
文科EE引用的文献,最好能涵盖 “支持你的观点”“反对你的观点”“中立分析” 三类,体现你的客观性。
IB 的评估体系像一张 “蜘蛛网”—— 每门课有 IA、考试、课堂表现,TOK/EE 有无数个截止日期。
45 分选手的时间表,精确到 “每周、每天、甚至每小时” 该做什么。
课内 30 小时(6 门课 ×5 小时);
课后 30-40 小时:HL 每天 1.5-2 小时,SL 每天 1 小时,TOK/EE 每周 5-8 小时;
别算 “熬夜时间”,真正的高手 “拒绝无效熬夜”,他们的秘诀是 “碎片时间利用”:比如排队时背单词,通勤时听历史事件解析。
预IB(G10):
确定选课,读EE领域的入门书(比如想写生物EE,就先看《细胞生物学导论》),随手记TOK素材(比如 “为什么同一件事,不同人回忆起来不一样?”);
IB1(G11):年底前完成一半 IA,EE 确定选题并写完文献综述;
IB2(G12):10 月收尾所有 IA,12 月 EE 初稿完工,3 月前搞定 TOK,4-5 月全力冲刺大考。
记住:“截止日期不是最后一天,而是最早一天”。
犀牛教育所有教师均来自剑桥、斯坦福、康奈尔、北大、复旦等世界顶尖学府,深谙IB课程培训精髓和考试动向。
犀牛教育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校区,线上线下培训课都有,
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深圳、苏州、杭州、南京、天津、武汉、合肥、大连、青岛、无锡、成都、郑州、香港、宁波、重庆、厦门、新加坡等多个城市均有授课
AMC08-22
AMC08-22
BPhO08-22